前辈们栽种的树木,后代人得以在荫蔽中休憩。可以确信,不论时间流逝多久,作为中国篮球史上首位踏足NBA赛场的运动员,能力出众且在推动中国球员走向海外篮球发展道路上起到引导作用的王治郅,必定会在篮球发展历程中占据特殊的位置。
每个著名运动员都有些鲜为人知的个人故事,王治郅也不例外。这篇文章里,作者会挑选整理一些关于王治郅的细节,列出十件可能不为大众所知的经历,目的是让有兴趣了解他的球迷能够更深入地认识他。当然,由于篇幅有限,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见或者想要补充信息,欢迎在评论部分留言交流。
一、关于王治郅的成长背景
王治郅在北京出生,家族从事篮球运动,他的父亲王维君和母亲任焕贞都是篮球运动员,他们年轻时都为北京男篮效力,王治郅自出生起就接受父母作为篮球运动员的培养。
依照王父王维君往昔的见解,毕竟双亲毕生从事篮球运动,最为精通的就是这项运动,不论孩子性别如何,我们均决定让他继续从事篮球,争取超越我们那个时代所未能企及的成就。得益于父母的遗传优势,王治郅在十五岁时身高便已达到两米零五,并且很早就进入北京体校接受篮球训练。
二、北京男篮错过了王治郅的缘由
王治郅的父母过去都是北京篮球队的球员,他们最初也是计划让王治郅进入北京篮球的青年训练体系发展,从常理推断,他后来很有可能成为北京男篮的杰出球员,但王治郅在14岁时离开了北京,转投八一男篮,最终成为这支著名篮球队的卓越贡献者。
这背后缘由,要从机遇和运气讲起,北京篮球队当时已拥有单涛、巴特尔两位中锋,大郅双亲觉得自家孩子想超越这两位实力派并非易事,再加上北京篮球体系对王治郅的关注程度也不够高。
任焕贞提及,儿子在北京体校就读期间,身高已突破两米大关,体校方面并未配备大尺寸床铺,导致王治郅睡眠状况持续不佳。后来得知八一青训需要中锋球员,王治郅的家人便将他送往八一男篮接受训练,改变了原本计划让他加盟母队北京男篮的初衷。
三、王治郅曾是世青赛的最佳中锋&赛事盖帽王。
1995年的世青赛,是王治郅真正成名的篮球大赛。那一年,王治郅刚满十八岁,便异军突起,其打球风格与往昔中国中锋大不相同,极具灵活性,迅速盖过了队内李群、李楠、朱东、胡卫东等老将的风头,个人场均贡献22.3分10.2个篮板2.9次封盖,助中国国青队获得第九名,并荣登最佳阵容,位列得分榜第二、篮板榜第二、盖帽榜第一。自此之后,王治郅成为了国篮最热的新人。
四、王治郅曾收到六家NCAA一级大学发来的奖学金加盟邀约
1994年,年仅十七岁的王治郅便已入选国家男子篮球队,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国家队队员。1995年,在世青赛上崭露头角后,国家男篮对他极为看重。1996年,宫鲁鸣教练将他带到亚特兰大参加奥运会,并委以重任,让他担任关键角色。
王治郅初次参加奥运会时,表现令人期待,场均贡献11.1分和5.6个篮板,是国家男篮的次要得分手。在与美国梦之队的交锋中,他防守“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时,完成了一次精彩的大帽,这个瞬间也成了他职业生涯早期的标志性场面。
奥运会结束后,不少NCAA一级大学看中了这位中国篮球新秀的才能,向他提供了篮球奖学金和入学邀请,总共有六所院校这么做了。但遗憾的是,因为当时的具体情况和与王治郅相关的归属问题,他最终没能成行。到了1999年球迷网,王治郅在NBA选秀中被选中,位于次轮第七顺位,然而他依然没能获得允许加盟的机会。到了2000年,王治郅才开启在NBA的职业生涯,远赴重洋去接受考验。
五、王治郅在NBA拿过迷你中产合同
2000年至2005年这五年间,王治郅先后在NBA的三个队效力,分别是小牛、快船和热火,他担任的角色都是替补中锋,总共参加了137场比赛,每场比赛平均得4.4分,抢下1.7个篮板,送出0.3次盖帽,他的投篮准确率为41.7%,三分球命中率为38.5%。
王治郅效力NBA的黄金时期,或许就是最初加入独行侠的时段,在那个赛季,他作为季后赛级别的球员,凭借精准的三分球能力获得了轮换资格,教练经常让他担任外线射手角色,在季后赛中也能得到一些机会去执行远程投篮战术。
2002年,王治郅从独行侠转会至快船,获得了为期两年的400万美元合约,该合同金额十分可观。需要指出的是,那个时期的NBA工资帽总额仅为4027万美元。若以现今标准衡量,王治郅当时在自由市场上获得的约600万美元的合同,属于小型中产级别,这无疑是一项非常出色的成就。实际上,这也是王治郅几乎不惜牺牲个人声誉也要争取到的宝贵机会。拿易建联来举例,他通过选秀登陆NBA,起初表现突出,后来状态下滑,新秀合约到期后只能签约底薪。
六、关于王治郅的绰号
篮球领域里存在一个别称现象,众多著名运动员都带有个人化的称号,王治郅同样如此。关于王治郅,最为人熟知的别名叫【追风少年】,这个称呼的由来需要从运动员早年的竞技特点说起,那时他在场上移动起来速度很快,攻防转换时步法也相当敏捷,常常利用这种特点打快速反击,这种打法让习惯了传统中锋定位的国内观众感到很新鲜。
王治郅除了有【追风少年】这个称呼外,也被球迷们习惯性地称为【大郅】。这种叫法源于当时关于三大中锋的讨论。这三位中锋分别是巴特尔、王治郅和姚明。后来,后来的球迷将他们统称为大巴、大郅和大姚,这个称呼便逐渐流传开来。
七、王治郅给一位美国的无良女记者害惨了
人生似局,一步错难回头!谈及王治郅的篮球道路,他过往的【不归事件】以及被国家代表队剥夺资格的遭遇,是绝对无法回避的插曲。回溯到2002年的炎夏时节,达拉斯小牛队没有打算与王治郅延续合作关系,这表明王治郅必须在NBA重新寻找发展机会了。
那个夏天,国家队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派王治郅去釜山亚运会和世锦赛参赛,因此决定将他召回国内,这是当时的情况。早些时候,王治郅在美国打球期间,小牛队曾经答应过,如果国家队有需要,他会回国代表国家男篮比赛。
在这种状况下,王治郅向篮协提出个人想法,希望先参与夏季联赛再返回国内,并且延迟参加球队的集中训练,但会出席国家队的赛事,不会缺席。对于这个安排,其实八一队方面当年没有太多异议,不过篮协并不赞同,随后派遣了匡鲁彬和阿的江去劝说王治郅放弃参加夏季联赛,并尽快回来进行备战。
在这种情形中,王治郅还是决定铤而走险,隐匿起来,带着妻子和私人助理,搬出达拉斯的住处,前往洛杉矶参加夏季联赛,争取未来机会再回队为中国男篮效力,一时间 能联系到他。
当前局面下,王治郅与中国国家篮球队的问题始终局限于体育范畴之内。恰逢此时,美国《达拉斯晨报》一位署名朱迪-弗雷德的女性记者,行为失当,挑拨是非,夸大其词,撰写了一篇报道,公然指控王治郅存在叛逃行为。该报道引发的舆论热潮传回国内后,事件影响迅速升级,由于王治郅曾效力于八一队,其个人身份的特殊性更加凸显。
因此,篮协方面承受不住外界压力,决定不再坚持让大郅回归,在世锦赛小组赛失利后,又追究他的责任,最终将他移出国家队名单,从此大郅在国内的媒体上逐渐淡出,直到2006年重新回到球队并向公众致歉,这场围绕他的争议事件才最终平息。
八、关于王治郅的爱情
王治郅结过两次婚,他的前妻叫宋杨,比他年长三岁,出身于干部家庭。两人相识的过程是这样的,有一次王治郅在机场手机没电了,正好碰到宋杨借了个电话给他,后来他们就相爱了。
王治郅远赴美国踢球的时候,宋杨也陪他过去,悉心照顾,还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他们共同经历了不少艰难险阻。2004年,宋杨生了个儿子,王家人给小家伙取名王熙麟,寄托了吉祥如意的愿望。但令人遗憾的是,王治郅和宋杨最终没能白头偕老,还是办理了离婚手续。分开之后,他们曾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一起露面,有说有笑地交流,看来是友好地结束了这段关系。
2019年5月,王治郅又组建了家庭,他的新娘是前广西卫视的节目主持人周蕾,她比王治郅小13岁。
九、关于王治郅儿子的国籍
王治郅的下一代王熙麟是在美国诞生的,关于他后代国家的挑选,新闻界曾经极为关注,不过当大郅在访谈中表明强硬立场后,公众的议论便逐渐平息。
那个时刻,当有人询问他的儿子是不是美国公民,王治郅明确表态,让大家安心,他的儿子始终是地道的中国人。与一些在国外有孩子的体育界人士相比,王治郅坦率地回应,并且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加入美国国籍,这种做法确实非常值得钦佩。
十、王治郅非常讨厌年轻球员在比赛场上做无效的拜佛运球
二零一八年间,王治郅曾短暂出任八一队教练职务。说实话,性情文静随和的大郅并不十分胜任教练工作,执教期间以性情温和闻名,难以管束那些自视甚高却能力不足的八一队球员,最终没能将球队从困境中拉出来。
大郅当教练的时候,曾说过一句批评队员的话,现在还是球迷们经常提到他执教时的精彩片段。回想起那个时候,八一队进攻很困难,后卫在场上一直没有效率地运球,错失了很多机会,王治郅看不过去,就暂停了比赛,严厉地指责队员:要么投篮,要么传球!你那样做,别人根本不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