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8日,CBA目前处于停赛状态,原先这个停赛期是为亚洲杯预选赛预留的,但今年预选赛也无法进行,受疫情干扰,比赛时间推迟到明年2月,比赛地点也改到日本,不过日本疫情同样严峻,明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前景也充满不确定性。全球范围内的各项竞技活动遭遇了新冠病毒的波及,部分赛事被彻底取消,另有一些赛事在艰难中重新开打,但比赛日程被迫压缩,导致各大联赛的经济效益大幅降低,运动员的报酬也受到影响,有的减少,有的甚至无法发放,我们的CBA联赛在这场全球性危机中表现突出,顺利渡过难关球迷网,姚主席的管理才能由此得到充分证明。
2020至2021年期间,CBA常规赛参赛场次由原先的数目直接提升到了56场,这一调整使得该赛季的常规赛成为CBA历史上参赛场次最多的一届,赛程的延长促使CBA整体收益显著增长,咪咕借助一份为期五年、总金额超过二十亿的续约协议,确立了其作为CBA新赛季核心网络媒体合作方的地位,同时中国人寿、李宁、百岁山等企业也加入了赞助行列,2020至2021赛季CBA获得的赞助总额预计将突破六亿元,正是这些资金来源,推动了CBA球员薪酬水平的快速提高,他们的平均收入已经跻身国内顶尖行列,甚至有望超越中超球员。
据媒体人半神半卡特透露,从《足球》报得到的信息显示,中超运动员即将面临第二次薪酬削减,其中,本土球员的年薪上限可能被设定为500万元人民币,而外籍球员的年薪上限则为300万欧元。倘若这一消息是准确的,中国足球选手的经济待遇将出现显著下滑,甚至可能低于中国篮球联赛规定的本土球员年薪800万元人民币的上限。
对于这种情况,球迷们倒是显得颇为赞同,觉得这些年来,中超的本土球员一直享有国内足球界最高的报酬,但国家队的竞技水平却始终未见长进,反而每况愈下,若想获得高薪,理应像武磊那样到海外联赛效力,用实际表现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由此可见,国内篮球联赛的本土球员薪水超越国内足球联赛的本土球员,恐怕是必然的趋势,而国内篮球联赛的外籍球员的收入就更加可观了。
据欧洲媒体相关数据,2019至2020赛季期间,中国篮球联赛外籍球员的普遍薪酬介于一百万美元至三百万美元之间,这一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位居首位,其中最高薪酬可达四百万美元,排名第二的欧洲篮球联赛,其外籍球员的平均报酬在五十万至八十万美元区间,顶尖球员的薪酬同样达到四百万美元,而邻近的韩国联赛外籍球员的薪酬范围为一百万至四百万美元,日本的相应区间则在一百万至三百万美元之间,这也是众多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选择加入中国联赛的重要原因,许多球迷认为:“在球员能力方面可能存在差距,但在经济待遇上则远超同类赛事”,这一现象也间接印证了中国篮球联赛确实取得了显著进步,未来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广阔。